习水县委编办构建机构编制超编行为预防新格局
为建立健全预防查处问责相统一的工作机制,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机构编制超编进人行为发生,习水县委编办创新预防举措,补齐增强监管环节,构建起超编事前、事中、事后预防新格局。
抓好教育培训,加强事前预防。一是抓政策法规学习。将《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》《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处理和问责规则(试行)》纳入县委党校培训学习,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展机构编制法规政策培训学习8次,增强遵守机构编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。二是抓政策法规宣传。利用习水发布公众号、习水机构编制工作群宣传《条例》《处理和问责规则》等政策法规,印发500余张“五项纪律”“六个严禁”“十八个不准”宣传手册,下发至全县各单位,实现机构编制纪律宣传全覆盖,有效预防超编行为发生。三是创新学习方式。紧紧围绕机构编制法律法规、“三定”规定、机构编制实名制等内容进行解读和宣传。联合县委组织部,将机构编制法律法规纳入新入职干部培训、谈话内容,强化新入职干部的机构编制法制意识,确保领导干部知底线、明红线。
健全运行机制,完善事中监督。一是聚焦机构编制部门“总闸”作用,严格按照“超编单位只出不进,满编单位先出后进,空编单位按计划进”的原则办理人员调动业务,严禁违规进人。二是聚焦实名制信息系统管理。实行“日更新”“月报表”“季考核”制度,依据任职文件、调动登记表、退休审批表等材料,动态调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机构编制信息,及时办理退休、调动、辞职等下编相关手续。及时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,确保数据的真实性、有效性,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精准、客观的数据支撑。三是聚焦监督检查合力。积极参与县委巡察选人用人机构编制专项检查,对机构编制工作情况和纪律要求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,结果作为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依据。建立完善机构编制、组织、人社、财政等相关部门统一的信息化共享平台,严格编制使用审核,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化水平。
建立整改措施,强化事后问责。一是建台账抓整改。结合巡察反馈的超编进人等问题,及时进行筛查、分析研判和建立问题台账,按照立行立改、全面整改、深化整改的要求,推动问题真改实改。二是制方案抓进度。针对16家超编单位,分别召开座谈会,详细制定整改方案,细化任务清单、措施清单、责任清单,做到任务到点、计划到天、责任到人,明确整改责任领导、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,做到事事有人抓,件件有着落。三是强问责抓预防。针对全县超编单位消化整改问题,通过约谈、通报批评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问责,让纪律和规矩真正“长牙齿”,成为带电的“高压线”。